血管钙化(vascular calcification,VC)是一种危害血管健康的疾病,涉及多个临床学科,是新兴的临床问题,具有患病率高、危害大、知晓率低、治疗方案匮乏等特点,是当前国际前沿热点难点之一。
VC指因钙盐沉积在血管壁致血管结构、功能受损,主要表现为血管脆性增加、顺应性降低,并引发一系列临床事件的疾病,是异位钙化的一种常见类型。按结构可分为内膜钙化、中膜钙化和混合型钙化。按部位可分为心脏钙化、中心血管钙化和外周血管钙化。需要强调的是,VC与动脉粥样硬化(atherosclerosis,AS)具有本质的不同,不可混为一谈。
慢性肾脏病(CKD)、糖尿病、高血压、血脂紊乱、血管炎、高龄与VC发病相关,这些人群需定期筛查,早发现早治疗。
1 患病率高
仅CKD人群中VC患病率就有50%(当前CKD的全人群患病率在10%以上)
2 危害大
可引起心肌梗死、脑卒中、动脉夹层、心泵衰竭、恶性心律失常、肾功能恶化、肢端坏疽等致残或死亡,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。
3 知晓率低
除少数肾脏病科、心血管内科医生外,其余医疗卫生从业人员、普通人群对VC知晓率接近0%。
4治疗方案匮乏
要求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多学科的知识体系,对每一位病人“量体裁衣”,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。
我院肾脏内科汪平副主任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VC的基础与临床研究,取得了多项世界首创研究成果,得到国际同行认可并被多次引用。目前该团队在VC领域创造了多个省内第一:第一篇SCI、第一个发明专利、第一场VC主题学术会议。此次VC专病门诊的开通,再次彰显了该团队在VC领域的省内领军地位。
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
与外国专家探讨学术
进行科学研究
主办省级学术会议并授课
专病门诊信息
汪 平
荆门一医肾脏内科副主任,副主任医师,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共党员,湖北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。毕业于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,导师桂希恩教授。熟悉各类肾病诊治,尤其在血管钙化、肾性骨病领域有极高造诣。
研究方向:血管钙化基础与临床。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、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及市厅级科研项目多项;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一项;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著3篇;担任荆门市肾病学会常务委员、省级基金评审专家及多本SCI期刊审稿专家。
专病门诊时间:北院周一全天